HOME CONTACT US LOGIN
 
 
   
     
当前禽病的发生特点
 

当前禽病的发生特点

1.禽病的家禽发病率、死亡率高

生产中引起家禽死亡的原因很复杂,但主要还是由于发生传染性疾病和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。保守估计,我国家禽因各类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可达15-20%左右。

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,对我国家禽业构成威胁和造成危害的疾病已达80多种,涉及传染病、寄生虫病、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等。其中以传染病为最多,约占禽病总数的75%以上,所造成的危害最大。在已经发生的传染病中,病毒性传染病发生较多,约占传染病总数的70-75%,所造成的损失也最大;细菌性传染病呈上升的趋势。不仅禽病种类增加,而且发病禽的种类也逐渐增多。

目前,由于流通加快,疫病的传染速度也越来越快。常见的疫病中部分疫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加剧,或出现新的类型、死亡率持续增高、发病日龄越来越宽等特点。

2.新发生的禽病种类多,防治难度大

由于养禽业的迅猛发展、频发的流动、集约化饲养管理经验缺乏、防疫卫生技术跟不上等原因,新的疫病在我国不断出现。其中影响较大的有:鸡传染性贫血、传染性支气管炎、病毒性关节炎、包涵体肝炎、产蛋减少综合症、肉鸡腹水综合症等。目前要特别重视禽流感、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,采取有效措施,减少损失。

3.部分病原出现新的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呈非典型化

在疾病的流行过程中,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,病原的毒力发生变化,出现亚型株且变异速度明显加快,加上禽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,导致某些禽病在流行、症状和病理的方面出现非典型化,发生非典型感染或发病,使某些原有的老病以新的面貌出现,导致临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准确诊断,如目前各地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就是明显的例证。

另一方面,有些病原的毒力增强,出现超强毒株,虽然经过免疫接种,仍然可能会出现免疫失败,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都存在超强的毒株的报道。对于控制超强毒株感染,除提高改进疫苗质量外,应着重考虑减少病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,加强卫生消毒措施,采取全进全出制等。

传统病原致病血清型及耐药性菌株日渐增多,由于抗原结构的变异和血清型的复杂多变,使得一些疾病的预防控制越来越困难。新的禽病、潜在新禽病、新的致病血清型、血清亚型、新的致病性毒株或超强毒株不断出现。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毒株的毒力不断增强,疫苗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,以前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呼吸型,90年代出现的嗜肾脏型,近年来又报道发现了腺胃型,使得疫苗的研究越来越困难,如果使用的疫苗与流行毒株血清型不符,常造成免疫失败。还有传染性鼻炎,在我国流行一直为A型,近年来又出现C型等。未来家禽传染病无论在流行上还是致病机理上都会越来越复杂,病原变异速度会越来越快。

4.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

随着集约化养禽场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,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,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加,如鸡大肠杆菌病、沙门氏菌病、绿脓杆菌病、巴氏杆菌病、支原体病、鸡球虫病和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等。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,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,这些环境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。家禽的大规模集约化饲养密度过大,通导致风换气条件差,各种应激因素增多等不利因素,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,这些都导致了禽对致病菌的感染加强。另外,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,如传染性贫血、传染性法氏囊病等未能有效控制,使禽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,也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。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滥用抗生素药物,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而广泛的耐药性,一旦发病,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。因此,科学的饲养管理,搞好环境卫生和合理用药,对于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非常重要。

目前,在养禽业上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,而使用中无计划、无规律的交叉,引起许多细菌和球虫等寄生虫的耐药性已普遍发生。国内外有研究表明,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,使主要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,许多病原对大多数的药物都存在一定的抗性,即使是一种有效的药物,用了一段时间后效果也会明显降低,究其原因就是由于耐药性的发生。国内外对细菌耐药性的报道非常多。鸡毒支原体产生的抗药性更快,近年来,一些菌株对某些抗生素(如链霉素、泰乐菌素、土霉素等)的耐药性大大提高。用以前保存的鸡毒支原体菌株和现在一些从田间的分离株相比,后者对链霉素的耐药性提高了近1000倍,对被认为是特效药物的泰乐菌素的耐药性也提高了近100倍,对土霉素、四环素等的耐药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。

5.混合感染不断出现,多病联发或并发增多

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,随着疫病的增多,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同时感染、继发感染或病原的混合感染在养殖场中变得非常普遍,由于环境因素和其他致病性因素的影响,一些条件致病性病原的危害变得更加严重。目前,生产中发生的禽病许多是多因子引起的疾病,如果在诊断上分不清主次,防治效果通常并不理想。

常见的多因子引起的禽病包括:

①病毒+病毒(如新城疫+传支);

②病毒+细菌(如传支+大肠杆菌等);

③病毒+寄生虫(如新城疫+球虫病);

④细菌+寄生虫(如大肠杆菌+球虫病);

⑤遗传因素+饲养管理(如猝死症);

⑥病原微生物+营养代谢障碍(如细菌感染+肉鸡腹水);

⑦病原微生物+饲养管理+营养代谢障碍(如矮小综合症)。

同时,由于一些不同的病原还可一起相同症状的疾病,如新城疫、传染性支气管炎、传染性喉气管炎、禽流感、鸡毒支原体感染、传染性鼻炎、大肠杆菌病等都可以引起呼吸道症状,而马立克氏病、传染性法氏囊病、传染性贫血、白血病及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等均可以引起免疫抑制。由于复杂病原的混合感染后的相互作用,单凭临床症状和经验很难做出诊断,针对这种感染,单一接种某种疫苗进行免疫效果也不会很理想。

6.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

随着养禽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,家禽饲养密度不断增加,加上家禽免疫系统的特点,引起禽呼吸系统的因素的综合作用,生产实践中家禽呼吸系统的疾病,如家禽慢性呼吸道病、传染性支气管炎、传染性喉气管炎等重要疾病的发生不断增加。

7.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加

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家禽生产中的危害巨大,可导致免疫失败和生产的巨大损失。主要的抑制性因素有马立克氏病、传染性法氏囊病、传染性贫血、白血病、流感、白色念珠菌病等。实际生产过程中,这些因素有单一感染的情况,更多的是二重、三重或四重混合感染的发生。

(杨贵军   2010-03-15)


收藏 】 【 打印 】 【 关闭
版权所有;鼎正动物药业(天津)有限公司
地址:(300383)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工业园盛达二支路27号
电 话:022-87205516



津IPC备06000949号  技术支持:新博网络